第1278章 于伟正初识正阳,丁洪涛遇上记者(1 / 8)

于伟正看向了贾彬和罗明义,问道:是不是啊?

贾彬点头道:“书记,您说的都对!”

于伟正继续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问题本身是存在的,是客观的。这符合唯物辩证法,是矛盾的普遍性,也是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现在,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相比于机制更灵活的个体经济、民营企业,我们要适应市场,就必须改革。为什么要交给东投集团?就是因为东投集团是目前我们东原市属国有企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经营效益最好的一家。市委的考虑,就是希望你们能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市场的问题。”

说到这里,于伟正的目光转向贾彬,语气变得略显严肃:“所以啊,贾彬同志,你刚才的一些认识,我觉得还不到位。总是谈这些问题、那些问题,说这个是解决不了的,那个是说不清楚的。改革哪有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就是要先干起来,在干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一步看一步,在实践中摸索,这不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一贯提倡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吗?”

于伟正大手轻轻在桌面上一按,做出了决断:“好了,东投集团接纳棉纺厂这个事情,今天就算定下来了。大的原则不变,债务由市财政统筹,逐步化解。下来的具体细节,还是由计划委员会韩长远主任这边牵头,组织东投集团、财政局、棉纺厂等方面,做好沟通协调。双方要尽快签订一个权责清晰的《代管协议》或者《托管合同》。管哪些事项?管到什么程度?权限到哪一步?收益如何分配?风险如何承担?这些都要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地写清楚。”

他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不然的话,让一个正县级企业去管理另外一个正县级编制的国有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作为依据,很多事情确实不好操作,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这个合同就是路线图,就是责任状。”

于伟正言简意赅,几句话就把棉纺厂的事情定了调子。他说完后,不易察觉地看了一眼周宁海。

周宁海立刻会意,接过话头,主持下一议题:“刚刚于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棉纺厂托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下来以后,请相关单位,特别是计委和东投集团,要抓紧落实,尽快拿出具体方案。”他稍作停顿,翻看了一下议程,“下面,我们研究第二个议题,关于筹建东原市大型综合批发市场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前期瑞凤同志牵头调研论证比较多,还是请瑞凤同志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基本情况和我们目前的初步考虑吧。”

常务副市长王瑞凤扶了扶眼镜,侧身面向于伟正和周宁海,然后环视众人,开口说道:“同志们!建设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批发市场,对于现阶段我们东原市的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重大建议。”

首先肯定了提议的价值之后:“我认为啊,东投集团胡晓云同志提出的这个建议非常好,很有眼光。我们东原市正在进行‘三化’三基建设,确实缺少一个能够强力带动商品流通、辐射区域的抓手。这样一个批发市场一旦建成,必将产生巨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其带动作用和功能将是多方面的。它能够极大地活跃我们东原的整个消费市场,促进商品流通,对于平抑物价、方便群众、增加就业、培育税源,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王瑞凤话锋一转,切入实质问题:“建,肯定是必须要建的,市委市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决心是坚定的。但是啊,”他强调了难点,“具体怎么建?建在哪里?建成后由谁来管理、怎么运营?盈利模式是什么?如何实现良性发展?这才是我们今天需要深入探讨的核心主题,也是难点所在。”

王瑞凤回顾了前期工作:“之前啊,我们已经开过一个专题座谈会,于书记和与会的各位同志都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