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臧登峰渐入佳境,田嘉明风口浪尖(1 / 5)

东原市长张庆合调任国家部委的工作,在八月中旬突然启动,到了九月初,他人就已经到京赴任了。这事办得急如星火,打破了常规。按以往的惯例,这样级别的干部调动,怎么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开个像模像样的干部大会,既是欢送,也是明确交接。可这次,上面的调令催得紧,程序还没完全走利索,就先紧着让张庆合去京报到了。

十月份要开一次重要的全国性会议,在这份报告里涉及到部里只有一段话,几百个字,但就是起草这几百个字,部里就已经成立了写作班子。时间不等人,点名要他这个有地方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主导。看来,京里对这次会议的准备是下了大力气的,连几百字都要抽调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去琢磨,说明上头越来越注重政策的可行性和地方的实际情况了。张市长这一去,固然是重用。

张庆合走得匆忙,那个象征性的干部大会没开成。省里头似乎也有意让东原市的工作平稳过渡,并没有立刻明确新市长的人选。这下子,东原市的政府班子就出现了一个微妙的权力空窗期:既没有法定的市长,也没有按照惯例选一位市政府党组书记。市政府这一大摊子工作,暂时就由市委书记于伟正牵头负责。

虽说党领导一切,于伟正牵头名正言顺,但具体到纷繁复杂的政府日常运转,千头万绪,终究需要有人在前台具体张罗。这个当口,几位副市长的目光,难免都有些闪烁。这些下面的县长、书记,观察市里风向的心思也就活络了起来。毕竟,市里主要领导的人事变动,直接关系到各县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能争取到的资源。

9月2日上,在副市长臧登峰的办公室里,气氛有些沉闷。臧登峰分管工业经济、国有企业,在目前的几位副市长里除了常务副市长王瑞凤之外,就是臧登峰说话作数了。

张庆合市长一走,虽然知道自己接替市长的机会不大,但是比其他几位非常委副市长,还是有些机会的,自己也一直再和齐永林保持联系,期待着齐永林能在省城老同学那里说上几句关键的话。

王瑞凤在这个关键档口,又去了省委党校学习,臧登峰虽无明确名义牵头市政府的工作,但隐隐有了些“牵头”的意味。他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关于进一步推动参加商品贸易交流会的文件,眉头微蹙。市政府副秘书长谢福林垂手站在桌前,神色恭敬。

臧登峰抖了抖手里的文件,语气平稳:“福林啊,这个商品贸易交流会,省里很重视,是我们展示产品、吸引投资的好机会啊。文件我看了,原则同意。但有一点要明确,每个县,特别是光明区和曹河、平安这几个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县,必须设置自己的展台,要把我们最好的产品拿出来亮相。哪个县要是找理由不去,或者敷衍了事,让他们的县长直接到我这里来说明情况。”

谢福林说道:“市长,我清楚了,其他几个县怎么安排?”

臧登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杯子才不紧不慢地说:“其他几个县啊,还是要区别对待,包容一些吧。他们啊,确实也拿不出太多像样的工业品,硬要设展台,摆些土特产,效果不一定好,反而显得我们市里产业结构不平衡。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以观摩为主,有条件的上一些小项目,重在参与和学习。”

接着,谢福林又将一份文件递给了臧登峰,说道:这是东投集团对《关于征求东投集团接收市棉纺厂意见的通知》的回复意见。

臧登峰接过之后随手翻了翻,将材料拍在桌子上说道:半个月的时间,就这个态度?”

臧登峰抬眼看了看谢福林,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满:“福林,你看看这个东投集团,洋洋洒洒提炼了十几条意见,核心意思就一个:拒绝接管市棉纺厂嘛。这态度,很成问题啊。”

谢福林往前凑了凑,谨慎地回应:“臧市长,东投集团这次回复得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