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小腿腓肠肌已经提前0.4秒进入预收缩状态,就像西部片里在枪响前就看清弹道的快枪手。
对方选手的瞳孔骤然收缩,视网膜上残留的球影尚未消散,身体却已本能地做出反应,左膝微曲,重心如液态金属般瞬间前压,右脚尖在地胶上碾出半圈细密的纹路。
“啪!”
球拍与球的接触点偏离理想位置3.2毫米,但手指的触觉神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胶粒的异常震颤,这是建华精心调制的“二次旋转”,球体在飞行中途因空气阻力突然改变自转轴,如同被无形的手轻轻拨动。
糟了,假弧圈!
对方选手心里想着,同时他手腕骤然内旋,前臂肌肉纤维以近乎撕裂的强度紧急制动,硬生生将拍面角度从75度扳回82度。
“嗤——”胶皮与球体摩擦的声响像刀锋刮过玻璃,回球划出一道违反物理直觉的“Z”字形轨迹,先向右急拐,又在过网后诡异地向左回弹。
观众席的惊呼如潮水般炸开,但耳畔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和球鞋与地胶摩擦的锐响。
建华的右肩微不可察地一沉,那是他准备侧身抢攻的征兆,但对方选手打回球落点恰好卡在他髋关节与肘关节的发力盲区,逼得他不得不将原本蓄满力量的爆冲动作硬生生拆解成狼狈的“半削半撩”。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这会对方选手全身的肌肉如弹簧般压缩到极限,左脚掌碾地时甚至将地胶压出细微的凹陷。
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仅有0.27秒,但球在大脑里已完成了七种战术预案的模拟,最终选择了一板贴网快撕,落点直指对方台面最敏感的“胃部三角区”。
“嗒!”
球撞台的声音清脆如秒针跳动,而建华的球拍还在挥动的中途,他的瞳孔里闪过一丝错愕,倒映着那颗即将二次起跳时突然下坠的球影。
“嗞……”橡胶鞋底急停的锐响成了这回合最后的注脚。
对方选手的目光如刀锋般掠过建华的手腕,在发球前那一瞬的凝视里藏着无声的试探。他抛球的动作很轻,几乎不带旋转,但就在球下坠的刹那,手腕突然一抖。
“嚓!”
球拍与球接触的瞬间,发出一声极短的摩擦音,像是用指甲轻轻刮过丝绸。
球过网时几乎贴着网线,飞行轨迹低平得反常,却在落台的刹那猛地一沉,仿佛被什么无形的东西往下拽了一把。
建华的瞳孔微微收缩,这是下旋结合不转的发球,看似轻柔,实则暗藏杀机。
他的身体本能地前倾,膝盖弯曲的幅度比平时更深,球拍在接球前微妙地调整了角度。
“嗒。”
回球很轻,像是小心翼翼地拨开一片羽毛,球刚刚擦网而过,在对方台面上轻轻一跳。
但对方选手似乎早有预料,他的脚步几乎没有停顿,一个箭步上前,前臂如鞭子般甩出,球拍在触球瞬间猛地加力。
“啪!”
一道白光直射建华的反手大角,速度快得几乎拉出残影。
观众席上有人倒吸一口冷气,可建华的反应更快,他的身体几乎是在球飞出的同时横向滑步,球拍在极限距离迎前,手腕一抖,硬生生把球“兜”了回去!
“唰!”
回球带着强烈的侧拐,划出一道夸张的弧线,直奔对方正手空档。
对方选手显然没料到这一板还能救回来,仓促间只能勉强够球,回球质量骤降。
建华的眼中寒光一闪,整个人如猛虎般扑上,右臂后拉至极限,腰腹力量瞬间爆发。
一记雷霆万钧的正手爆冲,球如炮弹般砸在对方台面上,弹起时甚至带着尖锐的破空声!